性格的形成

每个人性格都是在其所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可以认为性格是一套大脑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制,这种机制反映到物理层面就是大脑的细胞架构。把脑细胞想象成建造大楼用的砖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用脑细胞建造出来的大楼的结构必然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大楼不是一日建成的,性格的形成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

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外接环境的刺激,不同的刺激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培养性格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主动方式就是根据自己想要形成的性格主动去寻找自己对应的环境来刺激自己,被动方式就是被动接受目前所在环境的刺激。

这两种刺激方式每个人都会用到。一般在童年时间性格都是由被动方式形成的,慢慢长大之后,性格的发展会有所不同。

大部分人随波逐流,仍旧用被动方式继续构造性格。如果周围环境比较正常,那么这种被动形成的性格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周围环境比较扭曲,那么这种被动形成的性格也会是扭曲的。

少部分人意识到周围环境的某些扭曲的刺激导致了自己性格某方面的缺陷,会用主动方式去改变自己的性格的缺陷部分。如果这种改变持续下去的话,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性格越变越好。如果改变失败,有可能会回到前面那种人的道路。

此条目发表在 ., 具体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